close

  



中國時報【(執筆:劉永祥)策畫:謝錦芳、劉永祥攝】

桃園新屋區是全台最大農業鄉鎮,也是重要稻米產地。埔頂是典型客家農村聚落,為求永續發展,地方人士積輪盤小細節影響遊戲的勝負極守護環境生態,讓先人賴以灌溉的陂塘重現清澈,成為水鳥的棲息樂園。

1990年從鄰村搬到埔頂社區的常豐自然農場負責人黃德桂,在《中國時報》與正聲廣播合作的「新故鄉動員令」節目接受主持人《中國時報》執行副總編輯張瑞昌訪問,分享從守護陂塘出發,追求有機生態村的埔頂故事。

埔頂社區共有4口陂塘,面積最大的陳唐陂含邊坡約10公頃,灌溉面積100公頃。黃德桂指出,陳唐陂因租人養魚出現優養化,還有很多水蛭,會隨著池水流到田裡;而且魚飼料可能添加抗生素,「用這樣的池水灌溉,農作也會被汙染。」

有機耕作不用除草劑

同樣住在陳唐陂畔的陳景幼退休後從事有機耕作,出任陳唐陂水利小組長。黃德桂有養殖經驗,陳景幼找他辦生態魚池,「池裡沒放很多魚,也不用飼料,讓魚吃浮游生物。」為維護陳唐陂生態,堅持不用除草劑,每年要賓果必勝賺錢攻略付租金給水利會,還雇工清理池邊雜草。黃德桂說,剪一次要10天,往往剪到最後,前面的草又長出來,「後來我花10幾萬買割草機,15天割一次草。」

兩人在池中建造人工島供水鳥棲息,生態逐漸恢復,許多鳥類現身,連荒野協會成員都來賞鳥。黃德桂表示,兩人合作養7年魚,池水清了,蟲鳥回來了,「踩在水裡,還會有魚來咬腳。」

2009年黃德桂結合埔頂社區發展協會,申請政府補助,展開陂塘文史調先博彩還是先投資? (一)查。他強調,陂塘和埔頂的發展緊密相連,水到哪裡,屋就建到哪裡,「我們的陂塘是全桃園調查最清楚的」。

泥沼嘉年華老少同歡

過去農民會在光復節前後把陂塘的水放掉,牽網打撈魚群,由婦女及小孩撈漏網的魚蝦貝類,同時挖陂底泥土製作泥磚,增加蓄水量。田野調查時有位老婆婆稱「戽陂塘,揀魚腳」是她覺得最有趣的事,為實現老人家夢想,黃德桂舉辦泥沼嘉年華。他表示,老人家都來參加,年輕人也高興踩泥巴抓魚;第一次是村裡自辦,後來桃園市政府也加入。

有樂米義賣補助弱勢

在陂塘田野調查的基礎上,埔頂社區發展協會申請農村再生計畫,將陂塘文化及自然生態農業列為兩大主軸。黃德桂與協會幹部攜手,推廣「不用除草劑,不用農藥,不用化肥」,希望埔頂成為有機生態村。

陳景幼無償提供2分地,由黃德桂設計種稻學習課程,讓埔頂國小學生體驗「春耕、夏種、秋收、冬藏」,每個學生都得下田。收成稻米由學生設計包裝,以「有樂米」名稱義賣,所得補助弱勢學童,「有次收成近2000斤,上網不到10分鐘就賣光。」

社區人士努力多年,卻在去年出現令人遺憾的發展。陳景幼在水利小組長選舉中落敗,陳唐陂重新租人養魚。黃德桂擔憂,承租陳唐陂的養殖戶採用傳統模式,池水可能再度優養化。

經費斷炊盼外界協助21點和pontoon的區別?百家樂中的熊與老鼠

另外,去年埔頂國小換校長,加上石門水庫限水休耕,實施多年的「有樂米」課程因缺乏經費而中斷,今年也沒有恢復。儘管有波折,黃德桂仍具信心,「希望熱心人士可以贊助經費,讓學校種稻課程延續下去。」E09AF549967962BC
arrow
arrow

    jilld2lqv4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